当前位置:officeba > 技术文章

日本,被严重低估了?

时间:2023-12-08 14:33:20 作者:officeba下载 来源:原创

最近日本很忙。

在巴菲特宣布增持三菱商事和三井物产日本股份后,黑石CEO史蒂文·施瓦茨曼(Steven Schwarczman)也访问了岸田。

此外,私募基金KKR的亨利·克拉维斯(Henry kravis)正在与日本投资目标企业进行沟通。对冲基金巨头肯·格里芬领导的美国城堡投资公司将在日本开设基地,这是15年来的首次...

为什么华尔街大佬突然对日本感兴趣了?

一个

不劳而获

周六,伯克希尔在宣布考虑增加对日本的投资后,正式发行了1644亿日元债券,并购买了日本五大贸易公司。

“我觉得日本有很多优秀的企业和人才,有很多创新和潜力。希望与日本企业建立更多的合作关系,实现互利共赢。”

第一次看到巴菲特继续加仓日本五大交易公司的消息,我很疑惑。

如果收购TSMC是巴菲特以合理价格收购一家伟大公司的影子,那么为什么要一次收购五家贸易公司呢?

有分析认为巴菲特看好目前大宗商品的走势,我认为这种理解并不准确。

实际上,巴菲特最早是在2020年8月买下这五家贸易公司,总花费约62.5亿美元。

当年4月,全球负油价事件刚刚爆发。当时,市场上的石油供应远远超过需求。应该没有人会预料到两年后的一场战争会让原油价格创下历史新高。

其实通过咨询可以发现,有四家贸易公司。当时巴菲特的投资价格低于净资产,大概在0.4-0.9 Pb之间,市盈率大多在5-8pe之间,所以价格很低。

所以,这只是一个简单的烟头?

回到2020年8月,正值新冠肺炎疫情首次爆发阶段。得益于在线办公和在线娱乐的需求,全球互联网科技股飙升,接连创出历史新高。

传统的消费、物流、能源股受到重创。

不难理解巴菲特在美股估值过高的情况下,为何决定海外淘金。

巴菲特被巴菲特买下的五家日本公司叫综合商社,隶属于贸易公司和工业品分销商,控制着日本的大部分进出口业务,包括能源、金属、食品和各种纺织商品。对于缺乏资源的日本来说,这些公司具有决定性的地位。

说个熟悉的例子,日本李三店,7-11,罗森和全家。三井物产是7-11、三菱控股罗森和伊藤忠控股的重要股东。

简而言之,他们代表了日本的方方面面。

购买它们相当于投资日本国运。

还有更吸引人的一点。

巴菲特买日本股票的资金来源基本都是借贷,可以说是教科书级别的低风险套利。

2016年1月,日本央行将贷款利率降至-0.1%,正式进入超宽松时代。日本债券利率在相当长一段时间内处于超低水平。

2019年,伯克希尔首次发行日元债券,规模为4300亿日元。2020年再发行1955亿日元债券。

对于这两项操作,巴菲特相当于向日本借了6250亿日元,约60亿美元。

这一数字与伯克希尔2020年8月购买5家贸易公司股票的本金基本一致。

也就是说,公交借日元投资日本国运。我一分钱不花,躺着吃收入。

好交易!

当然,前提是他的策略确实正确。不然亏了还是要拿自己的本金来弥补损失。

虽然,从结果来看巴菲特的策略无疑是正确的。

2022年,随着美联储加息和地缘政治战争,全球资源价格大幅上涨,两年前买入的5家巴菲特贸易公司均创历史新高。

到今年年初,涨幅从50%到120%不等,大赚了一笔。

但一定要追根究底:他为什么认为日本的未来值得看好?

而且,即使收益已经这么高了,继续加仓真的没有风险吗?

2

悄然复活?

大家都知道美股是做多的。

但是很多人没有注意到,隔壁的日本股市也涨了10年。

2012年以来,安倍再度执政,射出超宽松货币政策、吸引民间投资和灵活金融三支箭。日本名义GDP增速连续7年为正。

尤其是2016年以后,日本开启了负利率时代,一直延续到现在。即使是美联储当前一轮激进的加息也未能动摇这一政策。

由此,日本成为融资成本最低的国家。

但这并不意味着日本股市有吸引力。

日本股市的牛市很大程度上依赖于流动性。相比美联储的不慎重,日本央行其实没有下限,因为它提前离场买股票了。

2010年12月,日本央行开始买入ETF;

2012年,日本/[k4/]将ETF申购额度从1.4万亿日元上调至1.6万亿日元;

2015年开始购买ETF以每年3万亿日元的速度;

2017年,额度将提升至6万亿日元;

2020年,面对疫情和流动性危机,额度将提高到12万亿元日元...

截至目前日本央行的ETF持仓量已达48万亿日元,成为日本最大做市商。

可以说几乎日本央行买了一个大牛市,指数从9000点一度到31000点,涨了一倍多。

除了央行,日本**也相当厉害。

3月29日,日本参议院通过2023财年预算案,总额114.38万亿日元,创11年新高,其中三分之一用于社会保障。

虽然规模巨大,但实际上仅比上年增长1.7%。

* *大量放水,一部分用来补贴家用,一部分很大程度上流入股市。

2020年以来,最大的网上券商日本开户数增加了100多万,投资者平均年龄明显下降,交易频率越来越高。

这一幕似曾相识。

前两年,全球洪水滔天,资本市场充满泡沫。日本只是更进一步。

但毕竟只是一个估值梦。

估值冲高的背后是基本面的疲软。

从PC时代到移动互联网,再到即将到来的人工智能物联网,日本并没有把握住时代的脉搏。

由于新经济浪潮的缺席,日本GDP多年不变。

今天,日本市场上最受欢迎的蓝筹股仍然是尼康和任天堂,这两家公司都成立了100多年。

基本上可以用老套来形容。

也许是因为辉煌的过去,日本在很多领域积累了不错的技术优势,但是在未来的技术,尤其是技术引领的行业,日本已经失去了机会。

未来随着更多新经济、新产业的涌动,这种情况会更加严重。

基本面不好,但股市一直在飙升。这种情况是不是和我们2015年很像?

当时有多开心,摔了就有多惨。

负重的动物

日本是一个资源匮乏的岛国。其能源90%靠进口,内需不振。它只能依靠巨大的贸易顺差来推动经济发展。

2020年以来,全球供应链遭到极大破坏,粮食、能源等大宗商品价格居高不下。

日本只能用更多的外汇进口基础商品,导致商品成本上升,不利于出口,已经连续20个月处于贸易逆差状态。

与此同时,为了对抗美联储加息,全球央行选择了陆续加息,但日本继续坚持超宽松的货币政策,使得美日利差迅速拉大。

此时,日元成为全球唯一的“廉价”货币。

私人和海外的逐利者想尽办法从日本 bank 日元贷出廉价的钱,卖掉换成美元,然后买美债,躺着吃美元的利息。日元会加速贬值,进口商品要付出更高的代价。

以上两点,共同推动日本通胀以罕见的速度飙升。2022年11月一度达到4.3%,为近半个世纪以来的最高水平。

虽然日本央行持续抛售,但国际货币市场突然出现大量资金买入日债,几乎止住了日元的贬值趋势。

但是,偷钟的噱头显然是不可持续的。

2022年12月20日,日本央行突然转鹰,宣布调整大规模货币宽松政策,将10年期国债收益率上限从0.25%上调至0.5%。

同时将今年一季度国债购买规模提高至9万亿日元/月。

这就像一个点燃导火索的巨大火药桶。这一消息立即引发了巨大的市场震动。

市场开始押注日本将继续收紧货币政策,包括继续提高YCC,甚至取消负利率。

世界如此紧张,有一条逻辑线:

日本紧缩——欧美国债被大量抛售——动摇加息抗通胀的节奏。

作为美元权重第二的货币,日元的影响力足以完成这条线。

一旦这个链条穿过金融市场,爆发出一些隐藏的高杠杆行业,世界将不得不面临金融危机+全球衰退的风险。

最近几个月日元的快速升值多少有些想象力。

从稳定通胀的目标来看,日本完全有收紧的动机。从稳定通胀的目标来看,日本有充分的收紧动力。

在过去的十年里,YCC扭曲了市场价格。如果继续维持下去,只会浪费日本人的钱,失去对日本央行的信任。

两个标志性事件已经说明了这个问题:1 .日元的贬值并没有给日本带来贸易优势;2.从2022年9月份开始,日本国债连续几天交易。

4月10日,日本央行新任总统上田一夫在就职新闻发布会上发表讲话称:

我们将尽最大努力实现价格稳定和金融体系稳定,可能有必要从长期角度研究和审查货币政策。

注意他强调:日本目前还不具备大幅加息的条件,但小幅加息对金融体系来说问题不大。

即使不主动戳破泡沫,日本也必然会采取“妥协”的方式,继续抬高国债收益率,沿袭去年12月的做法。

相当于一边放水一边加息,比直接加息更可控。

从以上两个角度来看,日本货币政策收紧可能已经是大概率事件:

保持局势保守,扩大YCC的目标区域;激进的形势,放弃YCC+负利率,试图使货币正常化。

会有什么影响?

最直接的,日元升值了,分散在世界各地的日本资产会回流。

目前,日本在海外投资了超过3万亿美元的债券和股票。

敏锐的投资者早就嗅到了气味。

事实上,自去年下半年以来,日本投资者一直在以创纪录的速度抛售海外资产。

根据日本财政部的数据,2022年,包括银行、信托、保险在内的投资者买入3.6万亿元日元并卖出23万亿元日元的外国债券,为2005年追踪该数据以来的最大金额。

根据一些机构的预测,6月份可能会正式公布日本央行,货币政策将会转向。

届时,海外资产回流将达到高潮,必然导致日本实体资产在极短时间内重估。

这显然是千载难逢的机会。

巴菲特买入的五家贸易公司,正是最能代表日本资产的典型。

当然也有最坏的情况:日本刚宣布紧缩,很快陷入通缩。

按照日本欲望低的社会现状,这种可能性不小。

这就相当于费了好大劲才把病人的氧气面罩摘下来,转头就死,还得换新的。

如果是这样的话日元的信任度会降到冰点,局部危机会波及全球,一场金融海啸不可避免。

这可能是今年最大的黑天鹅了。

以上就是小编给大家带来的日本,被严重低估了?的全部内容了,如果对您有帮助,可以关注officeba网站了解后续资讯。

相关文章
热门文章